众所周知,文天祥是宋末政治家、文学家,与陆秀夫、张世杰并称“宋末三杰”;他是状元及第,官至右丞相,封信国公。宋朝投降后,他召集残兵奔赴循州,驻扎于南岭,后在五坡岭(今广东省)兵败被俘,被押到船上,然后就写下了名篇《过零丁洋》:“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,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,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,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押回大都后,文天祥被关了三年,元廷派人轮番劝降,甚至忽必烈亲自上阵,可他始终不屈,元帝只好下令将其处死。临上刑场,文天祥从容不迫,对狱卒说:“我的事完了。”向南跪拜后从容赴死,数位义士冒死为他办理后事,并在遗体衣带间发现几句话,最著名的莫过于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唯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”
明朝刑场在西四:永乐迁都后这里是皇城之西的一个路口,也是重要街市,称大市街、也称西市。由于路口四个方向各建一座牌楼,故又以西四牌楼称之;南、北路口牌楼横额上都书“大市街”,东口牌楼写“行仁”,西口牌楼曰“履义”。解放后牌楼都拆了,才简称为西四。抗清名将袁崇焕就是在这里负屈含冤、被凌迟处死。
袁崇焕,字元素,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乡人,明末著名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以文臣带兵守卫山海关及辽东,构建清军难以逾越的“关宁锦防线”。后皇太极施反间计,明帝中计,把刚刚解了京城之围的袁崇焕下狱,最终将这位清军从未遇过的劲敌以通敌谋逆的罪名凌迟处死。不过这是清朝史书中记载的,朱由检在位时大明江山虽风雨飘摇,但此人并不昏庸,怎么会就凭一封从穿着明军军服的兵卒身上翻出的信,就中杀掉边防最倚重的将领呢?
其实还是袁崇焕在处事上有一些失误和错误,加上一些人的弹劾甚至构陷,所以才被杀。而且也不是袁崇焕一死大明就亡了,他死于崇祯三年,明朝亡于崇祯十七年。这是清人修明史的结果,不把前朝皇帝写得糊涂无能一些,如何彰显“我主”英明?不把亡国之君写成昏君,夺他的江山岂不“师出无名”?总之崇祯三年八月,明思宗以谋叛欺君、结奸蠹国之罪将袁崇焕处以磔(zhé)刑(即凌迟,分裂肢体)。
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,据说百姓恨其通敌卖国,刽子手割一块肉便有百姓付钱,取之生食。书上说“顷间肉已沽清,再开膛出五脏,截寸而沽,百姓买得,和烧酒生吞,血流齿颊”。袁崇焕行刑前还念出了自己的遗言:“一生事业总成空,半世功名在梦中。死后不愁无勇将,忠魂依旧守辽东。”兄弟妻子被流放三千里,籍其家。但抄家时发现崇焕无子,家亦无余赀,天下冤之。南明永历帝率先为其平反,清朝乾隆皇帝亦为袁崇焕平反。
清朝刑场知道的人最多,对、菜市口儿。明代称菜市街,清朝改称菜市口,许多菜店、菜摊儿集中在此。菜市口地处今两广路(广安门至广渠门)西段,明代叫南大街,几乎整条街都是集市,除了菜市,往东还有骡马市、猪市(即今珠市口)、花市、羊市、果子市、草市、柴市、估衣市、蒜市、刷子市、榄杆市等。
实际清代的菜市在老菜百所在路口以东、挨着骡马市,真正的菜市街已经并入骡马市大街,不过路口处沿称菜市口;其南原有菜市口胡同,今已并入菜市口大街。清朝的刑场在今骡马市大街西口路北,常在老药铺“鹤年堂”门口的月台上设监斩棚;犯人砍头的地点是铁门胡同南口一带,当初铁门胡同里还挖有暗沟,是渗血用的、打扫路面时血迹就往这里头清,人们称之为血槽或血沟。
顺治年间被控与郑成功势力暗通款曲的郑芝龙,清末“八大顾命大臣”之一的肃顺,和“戊戌六君子”中等人皆被斩首于此地。特别是戊戌变法(又称康梁变法或百日维新)失败后,康有为、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,戊戌六君子:谭嗣同、康广仁、林旭、杨深秀、杨锐、刘光第被下狱论死,康广仁在狱中“言笑自若,高歌声出金石”。行刑之时,谭嗣同还喊出:“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;死得其所,快哉快哉!” 的口号。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