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弓弦是用什么做的?
在我们阅读古诗词的时候,有不少气势非凡的诗句都提到了古代的一种重要武器——弓箭!略知一二,这时段就来说说古代的弓弦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?
能够做弓弦,一定得弹性好,韧性强,耐用。古代各地水土不同,出产各异,在弓弦材料方面也是因地制宜,各有讲究。
比如原始的单木弓,我国东北渔猎少数民族如赫哲族就使用这种弓,它的弦是由当地的鹿筋或鱼鳔[biào]制成,很有渔猎民族的特点,也很平民化,毕竟这是他们普遍的生产工具。
然而贵族的弓就很讲究了,在《周礼·考工记》里就有符合“周礼”的弓的做法,里面对于弦的材料是这样描述的:
“凡相筋,欲小简而长,大结而泽。小简而长,大结而泽,则其为兽必剽,以为弓,则岂异于其兽,筋欲敝之敝。”大意是,凡是选择筋,要小筋成条并且长,(筋端的)结要大而润泽。小筋成条而长,(筋端的)结大而润泽,有这种筋的野兽一定跑得比谁都快,用(它的筋)制作弓,(射出的箭)难道不就和这用作材料的野兽一样跑得快了吗?筋要捶打得熟而又熟。
除此之外,弓弦制作时间也有讲究,“夏治筋则不烦”,也就是说,夏天整治筋就不会紊乱。
这样造出来的弓,质量肯定有保障,但是价格通常会很贵,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才能用。当年楚王出去玩,丢了一把弓,说“楚王失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之!”这是赤裸裸的炫富啊!
说完了贵族,就要再说说普通人。古代平民百姓用的弓弦都是用什么做的呢?明朝的《天工开物》是这样记载的:
“凡牛脊梁每只生筋一方条,约重三十两.杀取晒干,复浸水中,析破如苎麻丝.胡虏无蚕丝,弓弦处皆纠合此物为之。中华则以之铺护弓干,与为棉花弹弓弦也。”也就是说,北方少数民族用牛脊梁上的生筋做弦,汉族则发扬种族天赋,弹棉花做弦,这都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。说到底,还是劳动人民的水平高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