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上世纪90年代起,美籍华人邓文中如“候鸟”般往返中美两国,从最开始的一年来中国三次,每次一两个礼拜,到后来的每年停留两三个月,再到现在每年近10个月留在中国。邓文中说,因为“开放的中国,机会越来越多。”
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被誉为“世界桥梁工程师”。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世界五大洲百余座桥梁的设计工作,且多项工程创造了世界之最,这也为他赢得了“邓式桥梁永无日落”的美誉。
当被问到“您与桥梁结缘半生,它是您的梦想吗?”79岁的邓文中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答,“我的梦想是把桥梁设计经验带回来,为中国做点事情。”
邓文中1938年生于广东肇庆,在香港求学后辗转欧美,再踏上中国的土地是1979年,以外籍桥梁专家身份被邀请来中国考察。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初识“中国的开放与进步”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……上世纪80年代,邓文中的脚步在中国大地流连。1994年,他“尤其爱重庆的开放与热情”,在山城创立了现今的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(中国)有限公司,作为他在中国圆桥梁设计梦的大本营。
邓文中在中国设计的第一座桥梁是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,整个桥梁设计耗时长达一年多,钢箱提篮拱的造型犹如少女轻盈的腰肢。谈及设计初衷,邓文中说,“桥梁是城市的一部分,应该配合所处的城市特征,需‘量体裁衣’。重庆的气质犹如一个美女,山水风貌像是苗条的曲线。所以山城的桥梁要尽量展现秀美。”
“每到中国的一个城市,我都习惯去看看当地的桥。值得骄傲的是,中国的桥基本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,这一点和其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同。”邓文中认为,桥梁设计分为技术和艺术,技术就是老师教授的知识,是一个模仿过程,艺术则是创新。中国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显示,目前中国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,居世界首位。“尽管目前中国的桥梁技术已部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但仍需要保持创新精神,要积极‘走出去’向世界学习,共同发展。没有创新便没有进步。”
作为桥梁工程理论的实践者,邓文中认为,一座成功的桥梁要满足“安全、实用、经济、美观”的思想要求,造桥要务实、要创新,但不能鲁莽地前进,必须在创新中兼顾有稳重的成分。此外,“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创造新的世界纪录”,邓文中告诉记者,随着时代的发展,世界纪录已很容易被打破。把桥梁造得漂亮、质量好才是有意义的事,“一座漂亮的桥永远都会被人欣赏。”
天津大沽桥、辽宁沈阳浑河三好桥、福建三明台江大桥……如今,邓文中及其设计团队设计的桥梁工程已铺展至中国多个城市,他开始将一部分目光放在了人才培养上。2007年起,邓文中自掏腰包设立了“邓文中奖学金”,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完成学业,至今已有270多人得到帮助。
“建设创新型国家,人才很重要。”邓文中说,他希望为中国做点事情,“一是把中国的桥梁建设得更好,二是尽所能多培养一些人才。”(来源:中国新闻网)